前沿课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前沿课题 >

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与经典命题”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50余名学者与会,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标识性概念”“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发展历程及世界影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发展成为与会专家研讨的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现实、文艺现实的土壤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要置身于伟大的时代背景之中来审视、梳理和阐释,坚持中国意识、时代意识、导向意识,通过设置标识性概念、经典命题统领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不断加强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的认识和阐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进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批判性和指向性特征,对于文艺领域的“标识性概念与经典命题”一定要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去理解,同时要与当下文艺的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杰表示,文艺理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立足中国现实,把人民放在文论话语建构的中心位置,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考察、回应和引导文艺现实问题。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以“一元多样、综合创新”为基本原则,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然兴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是建立在特定的、语境化的文类本体观之上的,文艺既是文学讲述自身历史的符码,也是文学生产社会化的内在机制。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中,应该进一步强化文艺范畴与文艺生产和文艺审美共同体建构的内在联系,阐明文艺的历史/结构二重性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西方马克思主义根深蒂固的黑格尔主义色彩,为基于文艺范畴的唯物主义批评话语廓清道路。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构建要持相对开放的态度。河南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王银辉表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挑战通过对现实世界、主体、作品与文本等方面内容的影响予以呈现。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兰州大学文学院承办。

上一篇:2020年第二次院属学术期刊编辑沙龙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