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马,又称“小微马拉松”,在社科大小有名气,每年“一二·九”前后,几百名师生顶风冒雪,绕着校内环路快走5公里,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疫情影响了开学,却挡不住社科学子勤学好学的行动,社科“微马”,也因此有了新的注解。
2月底的信阳已慢慢回暖,透着窗户缝都能感受到徐徐春风。对陈妮而言,让她暖心的,除了那徐徐春风,还有她正在学习的马研微课“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研究”。
陈妮在家学习微课
“我上微课最大的感触就是对时间的利用更高效。之前赶上到院部上专业课,我们6点多就起床,只能在班车上看书。而微课把时间解放出来了,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准备,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也更好。”
陈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级博士生,她所说的微课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系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教学培养的特殊情况,于2月20日开始实施的“马克思主义微课群”线上教学,主要通过PPT、音频,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展开,与她同步上课的还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系的其他三十几名同学。社科“微马”由此有了新的注解。
“首次授课的陈志刚研究员是国内党建研究的知名专家,他的治学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说到最近几天的微课学习,家住甘肃天水的博士生汪伟平满是感激。接着,他讲到了陈老师备课的一个小细节。原来陈老师所在区域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不时会有大喇叭广播。为了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他专门挑没有喇叭广播的时间,提前录制好授课内容,并确保提前一天将录音及PPT发到微课群里,以便大家学习。
陈志刚研究员讲授“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研究”微课截图
除了开设“微课堂”,该系三十多位在读研究生导师还就学生最关心的“如何撰写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论文”问题,从学位论文如何选题、围绕学位论文如何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如何撰写学位论文相关的学科前沿综述、如何搭建学位论文框架结构等13个基础性问题出发,以书面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苑秀丽研究员是该系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的授课老师之一,她的微课将于2月28日正式与大家见面。
苑秀丽研究员在备课
谈到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问题,她认为可以邀请导师就自己的学术成长之路,做一些系统化的学术报告。同时她还给出了两个具体建议。一是理论学习与研究要强化对现实的关照。在学习与研究的时候不要囿于书本内容,要举一反三。她说,当前我们党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都非常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有作为,很多现实问题都需要理论界深入展开更有说服力的阐述。所以,我们的理论生长点非常多。她建议学生要多关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多关注理论界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从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中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解释力、生命力。
二是要踏踏实实地读文献、学原理、悟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是对他们各自时代、无产阶级面临的问题的解答,正因为他们理论的科学性、解释力,才使他们为广大无产阶级所接受,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指南。学生应静下心来,回归一篇篇重要文献,学习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内化和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打好研究基础。
据马克思主义研究系秘书介绍,导师们关于“如何撰写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论文”的“书面回复”,将于3月1日前收齐,待系里统一汇总整理后发研究生学习。
马研系向学生传达学习“如何撰写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论文”通知截图
家住广州的李泽中是该系2019级硕士生,得知在“微课堂”之外,导师们还将对他们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出“良方”,他喜出望外:“真正是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感谢系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态度。”
马克思主义研究系的“微课堂”是本学期我校研究生课程中首个采用线上指导教学方式的有效实践。该系全体在读研究生导师以“如何撰写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论文”的书面问答形式指导学生研学的做法,不失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一种尝试。我们相信在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必能助推“停课不能停学”“停课不能停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不管是“一二·九”前后的线下社科“微马”,还是疫情当前的线上社科“微马”,都是社科人运用“微”挑战,获得“大”提升的有力诠释。
上一篇:学校召开防控疫情教学工作组会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